三月的厦门,花红草绿,春风和煦,一个热闹程度超越了春节的“国际”性节日,正悄然走来。
距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没有多少时间了。这几日练跑的人明显多了,鼓浪屿上,每晚都能遇到几个练跑的小青年,有的人穿上了赛会提供的比赛服,一看就是跑全程的。对于多数参加马拉松的人来说,谁也拿不到那几十万美元的名次奖金。每个人的马拉松,都是他或她自己的盛大赛事。
业余马拉松到底在跑什么?
记得去年的厦门马拉松,天公有意“折磨”那些业余选手,10点过后,大部分专业高手已经到达终点并且其乐陶陶地分享美元奖金时,天开始下雨了!雨最大时,我刚好跑到厦门大学附近。三月雨,寒冷的,浇在大汗淋漓的身子上很是难受,后来有那么多人跑到抽筋,不能说和凄风苦雨无关。
忘不了去年大雨中路边的志愿者、警察,还有那些拉拉队,如果说前者必须坚持站在风雨中,那么后者又何必非要顶风冒雨陪着?一些厦大的学生手里拿着面包、饮料,热情地将面包、饮料递向奔跑中的落汤鸡……更多的志愿者,纷纷摘下自己的小红帽,递给奔跑者。我注意观察了一下,跑到终点的人绝大多数头上都扣了一顶志愿者的小红帽。
记得离终点几百米时,我还是抽筋了,一瘸一拐向前挪时,有一对看似情人的厦大学生超越了我,那女孩的小红帽掉到了地上,她欲回头去捡,那男孩阻止了她。奔跑中低头捡东西是最危险的,因为血液会猛然流向头部。男孩把自己头上的小红帽扣到女孩头上。又往前跑了一段,女孩头上的小红帽又掉了,这回他们没再回头,而是义无反顾地冲向了终点……我猜,那男孩肯定善跑,只是为了陪护他的女孩,一路护花到终点。
赛后,我上网站查询所有跑完全程的选手名单,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在“关门”之前(6小时)到达终点的几十个最后的幸运儿中,全是清一色的厦大学生!我猜想,肯定是那群孩子有很强的团队意识,抱成团儿跑,能跑的也不先跑,照料着那些坚持中的同伴……
如果不是亲身经历,仅从字面上钻,很难钻进“风雨同舟”这个成语的内核。
三月的厦门马拉松,留给人多少期待,且等最后一天便可知。